摘要:近年来中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也不断壮大,在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我国中职院校办学起步较晚,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以及德育模式。大部分学校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培训,而忽略了中职生的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大部分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学生步入社会后并不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上剧烈的竞争压力。本文基于中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以及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提出生活化教育理念,并详细介绍了生活化教育理论的重要意义,及其在中职生思想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中职生;生活教育理论;思想教育;重要性;实际应用
生活的主体是各型各色的人们,人们的日常活动也离不开生活,人们在生活中培育道德,我们的生活因为道德的滋养培养了高尚的情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有意义,生活就好比道德的土壤,道德形成的过程中也就是人们生活的过程。思想教育是支持人们精神活动的根本,也是伴随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学校是教育学生的主要基地,学校教育追根究底其实是学生的德育,然而中职生在校期间,由于个人的性格、习惯在集体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矛盾。经过传统的思想教育经验总结,生活化教育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生活教育理论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秉承了以往德育工作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大大增加了中职院校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1.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和内容
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正确的为人处事,最终的落脚点仍然归根于生活,因此思想教育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课堂教育,应该站在生活的角度来思考、体验,将生活融入课堂教育中,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并学习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更好的生活。“生活教育论”是将学生从虚拟、抽象的课本中抽离,不再以僵硬的知性逻辑作为教育基础,而是将人类生活的整个世界看成一个动态、真实的人文世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与真实世界的碰撞,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对世界、生活自发的产生爱,并主动关注社会、生活。生活教育“以生活为基础”、“以人为主体”,是一种实践性以及情景性的教育模式,具有发展性、相互性、独立自主性、实践性、开放多样性以及渐进积累性等突出特点。
2.生活教育在中职生思想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2.1有利于增强思想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说教,方法比较刻板、简单,说教的内容比较空洞,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有较为明显的自我意识,开始注重自我探究和自我体验,并不喜欢教师居高临下的说教。情绪比较敏感,看待事情比较偏激,对说教极易产生抵触心理,生活教育会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成长,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倾听学生生活的心声,并及时疏导学生的烦恼以及困惑。因此生活教育丰富了中职生思想教育的途径和内容,使思想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大大提高,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2.2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中职生的思想教育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刻板的讲述将教育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思想教育的内容也完全由教师自己决定,而且这些教育内容大部分是照本宣科,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教育的价值根本没有充分发挥。生活教育模式下,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关注学生课外的生活状况,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事实道理,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有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缺点,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
2.3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并超越生活。思想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追求更优质的生活,让学生能够不断上进,过上更好的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学生在生活的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并接受教育,生活教育会引导学生生活,让学生自己批判性地重构生活,克服生活中的不足,磨练学生的生活意志,提高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以及抉择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进而超越生活。
3.生活教育理论在中职生思想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目前大多数中职思想教育中都存在重社会价值、轻个体价值,重德育课程、轻生活实践,重单向灌输、轻多向互动,重学校教育、轻社会和家庭教育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广大教育学者在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针对中职院校的办学特点以及学生自身特点,形成了一套极具特色的思想教育模式。
3.1重视学生集体生活的自然生态环境
3.1.1重视班级交际文化建设。教师应经常教育学生,一个人是否会受到别人的欢迎,是否懂得与他人相处与个人的快乐和成功有密切联系;每个人成长的旅途中可以相遇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如果在生活中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过多的放在和同学之间斤斤计较上,只会让自己感到不快乐,应教育学生学会认可并接纳和自己不同的人,学会尊重别人。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像吃苦耐劳、乐于助人、文明礼仪等“班级评选之星”活动,积极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对方的优点。也可以鼓励学生轮流抄写一些经典、励志的名言警句,加深学生对为人处世的理解。
3.1.2重视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学生宿舍是学生之间交流、活动最主要的场所,教师应加强学生宿舍的文化建设,让学生拥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宿舍氛围,保持积极向上、愉快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让学生给自己的宿舍起一个名字,将每一个人的照片和宿舍的整体照片贴在宿舍门上或墙壁上,积极鼓励学生相互串门、交流,不同宿舍之间可以组织“猜猜他是谁”、“夸夸我同学”的活动,增进感情交流,使同学之间感情更加融洽。
3.1.3加强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教师可以在班级上设置一个专门的“心里话”本子,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生活感悟以及烦恼全都记录在本子上,以便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开导、劝解,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有这样一段对话,A同学留言:“前面的路对我而言是个未知数,在未知的道路上我行走得好累,再也无力继续行走了。”B同学在后面留言:“我妈妈曾对我说过,路既然是自己选择的,无论行走的路途多么艰辛,你要相信坚持走下去一定会有希望,因此一定要咬牙坚持走下去,我们的妈妈都在看着我们……”
3.2引导学生切身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进行自我教育
教师应遵循学生自身的特点,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重视生活,注重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进行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在确定思想教育目标时,应从学生实际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出发,针对中职生的年龄制定不同等级的具体教育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确定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3.2.1充分尊重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前,应深入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及道德行为,并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像微信、QQ等在课下多与学生平等的交流、沟通,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将学生当成自己的“亲友”,让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宿感,主动倾诉自己内心的苦恼,教师可以从专业的角度给予学生一定的思想指导,给予学生安慰和鼓励。也可以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生活动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预防学生出现过度的偏激行为。
3.2.2用心陪伴学生成长。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个十分叛逆的学生,要求退学,当下并没有立即答应学生的请求,而是试图与学生以及家长进行深入的了解,而得知学生的思想动机后,笔者并没有答应学生退学,而是让学生暂时休学。放手让学生自己在现实工作中不断碰壁,认识到自己的不成熟和莽撞,而教师则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过程,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家庭生活,指导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理念,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学校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终学生在笔者的耐心引导下重返学校。从这个案例中可看出生活教育并不是强迫学生懂得生活的真理,若学生并没有付出真心去体验和感悟生活,那么一切将是徒劳无功,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慢慢成长,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教育。
生活化教育是近年来中职院校思想教育兴起的一种教育模式,可增强中职生的自信,形成健康的人格,有利于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道德,为中职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当前正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黄金阶段”,各大中职院校应根据自己整体的发展格局积极推行生活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人才。
参考文献:
[1]朱白薇, 温汉雄. 现代高校生活德育模式探究[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1(7): 434-436.
[2]冯文全. 论新时期学校德育方法的变革[J]. 中国教育学刊, 2012,(5):78.
[3]陈先清, 宋艳萍. 构建中职学校德育体系的思考[J]. 中国职教, 2012(1): 36.
[4]郭元祥. 论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科
学版), 2011,(6):26.